• 新闻中心
  • NEWS
  • N
    • EWS
    • 董事长专栏
无人知晓的大清第一才子
作者:湖北古苇清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    2018-02-21 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这几天朋友圈刷屏的是袁枚的《苔》:白日不到处,青春恰自来,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这首被遗忘了300年的小诗为何突如袭来,妇孺皆知?皆因贵州山区教师梁俊老师把它谱成曲,带着孩子们在一个综艺节目《经典咏流传》上唱哭了爱哭的评委庾澄庆。就这样,《苔》出名了。那么,问题来了,细细琢磨《苔》,这首诗的抒情意境、韵味、通俗易懂均不亚于李白的《登黄鹤楼》和《望庐山瀑布》。后二者国人耳熟能详,而前者无人问津,还得在300年后借一个综艺节目而走红呢?我认为这是国文的悲哀,更是现代人浮躁的切实表现。

就如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,发达的西方国家都已认同中药养生保健,日韩正在抓紧把中华中医药偏方注册保护知识产权,而国人还在信奉激素和抗生素,这是何等无知?就连传承了600年的古老偏方,既不用泻药达到排毒,又无防腐剂的天然植物饮品--古苇清润茶亦遭薄待,上市3年市场表现乏力,而央企中粮集团站台后,市场明显活跃起来。其实《苔》的作者袁枚是清朝的文学大家,著作如山,名满天下,“五侯为之倾倒,走卒识其姓名"。与郑板桥齐名,均为七品县令,郑擅书画,袁擅文,故郑的"难得糊涂"及素描梅兰竹菊得以名闻天下,而袁著的文学类《随园诗话》、悬疑类《子不语》在当时极受追捧,美食类的《随园食单》更是记述改良了326种南北菜,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。

        袁枚之所以未能名贯遐迩,其生活习性不符合主流价值观,必须抵制。他20多岁中进士,才华横溢,却好色,30多岁即有明媒正娶的姬妾19人,仍思春不止,到处留情。你想想,当时的皇帝乾隆爷多风流,你与他争高下,岂不找死?纪晓岚也很好色,但不张扬。李白见过杨玉环后写出《清平调》: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曾向瑶台月下逢。吴三桂怒冠一冲为红颜,莫言在《酒色赋》中也说,喝酒无罪,好色有理。说明好色自古至今是英雄的本色,可袁枚偏偏不招待见,无奈之下40多岁辞官经商,买了随园,搞旅游开发,广收女弟子,索性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。其实他最著名的诗句并非"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",而是:“珠落掌中偏不取,花看人采方知惜”。他最著名的理论是:"寻花问柳"的关键在于"寻"和"问"。解释为"有目必好色,有口必好味"。多么理直气壮,敢做敢当。

       袁枚是富足的,凭借才华和智慧,官也做了,钱也挣了。身后留下园林一座,姬妾数人,诗文百卷,藏书过万,还有田亩百顷,银两万。

        袁枚是幸运的,一生放荡不羁,自由自在。为官时敢于不学满文而宁愿外放。生活上无拘无束。唱尽新词欢不见,红霞映树鹧鸪鸣。他的这种工作生活态度,如果不是在开明豁达的乾隆盛世,恐怕早已被诛连九族。

        袁枚是幸福的,那么多女人爱着他。女娲总共只造了两种人,男人和女人,能得到众多女人的怜爱,是何等幸福?男人好色胜贪财,桂殿清秋少眠卧。

        袁枚也是悲伤的,他一生勤奋好学,留下诗书万卷,就连舌尖上的文化也是研究很深,当之无愧的吃货,晚年更是踏变名山大川,“倘非广见博闻,总觉光阴虚度” ,“公然一万三千里,听水听风笑到家”。可他却在300年后靠一个综艺节目让后人知晓,且估计也是昙花一现,我替老人家伤感。这究竟是他的经典诗句太少,还是被只管州官放火的封建体制扼杀,亦或是现代文明出了问题?不得而知。

         袁枚很生气,后果很严重。国人还不把具有民族智慧和特色的中华文化普及和传承,那诸如中华诗词、中医药、京剧等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遗产或将只能留在书本上了。

          但愿《中国诗词大赛》、《朗读者》和梁俊这样的老师多多益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8年2月昆明

  • 联系地址: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通城大道276号

    服务热线:0715-4688288

    电话:0715-4688288

    鄂ICP备17013575号-1 版权所有:湖北古苇清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